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本妇产科新书首发并向西部省区赠书******
光明网讯(记者邱晓琴)12月29日-30日,第七届全国妇产科疾病与优生科学论坛暨第六届广东省妊娠期危重症管理高峰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办。期间,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本妇产科新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2版)、《产科临床手册》首发,并举行赠书仪式,向西部地区十一省区及基层医护工作者赠送4万余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书影
《产科临床手册》书影
据介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2版)一书由余艳红教授和杨慧霞教授主审,苟文丽教授和张为远教授主编,为广大的产科医生、医学生、临床研究生提供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翔实且与时俱进的系列知识。《产科临床手册》一书由苟文丽教授主审,蔺莉教授、赵扬玉教授主编,主要围绕“围产保健内容、产科常见合并症、妊娠特有并发症”三个亚专科领域进行阐述,注重临床实际操作的规范化培训。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杨晋编审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2版)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诊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地阐述,正如马丁院士在本书序言中所言,这是我国产科领域的“全、新、力、作”。《产科临床手册》则突出便携、重点、精简的特色,注重临床操作,紧贴临床实践,并附有临床操作视频,尽力满足一线产科医生实际需求。“作为‘中国优生科学西部行’项目内容之一,这两本书将赠送给西部地区十一省区及基层医护工作者。”杨晋编审说。
据了解,“中国优生科学西部行”项目是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促进西部人口健康与优生”工作的重要项目之一,自2013年开始,每五年一个周期,通过组织专题学术讲座、专家查房、专家义诊、手术以及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等形式,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优生科学和妇幼事业发展作贡献。此次新书发布会,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再次携手西部十一省,赠出新书,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前沿技术送到基层一线。
“在西部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西部某些地区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产科诊疗操作不够规范、知识理念落后,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决定组织全国著名产科专家共同编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第2版)及《产科临床手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苟文丽教授介绍了创作两本书的初衷,并对全国70多位产科专家等人士为书籍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高危妊娠管理专业委员会、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新书发布和赠书仪式后,论坛邀请全国各地的妇产科专家汇聚云端,畅聊妇产科疾病与妊娠期危重症管理的前沿热点,分享临床罕见疑难病例,探讨专业领域难点问题,为全国各地的妇产医护人员献上近50场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
专家:定时监测老年人血氧指标 警惕低氧血症******
权威解读丨专家:定时监测老年人血氧指标 警惕低氧血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昨天(27日)邀请相关专家就重点人群新冠防治问题接受专访。现在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自行购买了抗病毒药物,专家表示,抗病毒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使用。
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目前抗病毒治疗有些口服的小分子药可以使用,我们强调是早期使用,即发病以后或者是感染明确诊断以后尽早使用,一般强调是5天之内使用效果更好。5天以后也不是不能用,但是效果有限。
第二,预防性用药没有明确的数据,也就是说抗病毒治疗不用于预防性地给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强调小分子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因为这些药物有一些相互作用的问题,以及一些副作用的问题,所以我们强调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而且越早越好。
定时监测老年人血氧指标 警惕低氧血症
专家表示,随着人群的大规模感染,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群可能会导致重症发生,出现肺炎,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因此,家人在对老人居家监测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的血氧指标,一旦出现快速下降等症状需尽快就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几个很重要的指标,一个呼吸的频率,如果呼吸特别快,有气短,超过30次的每分钟,那就要到医院去看病。我们也建议家里有老年人、基础病人群的家里备一个指氧仪,这个指氧仪很简单,就测一下,如果低于93了,那就重症的表现了,如果低于95、94的,那也需要早期的吸氧。
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卧床的时候,平卧静息状态下看着氧饱和度挺好,但是一活动就会明显地掉下来,说明他体内已经缺氧了。所以也建议静息状态下测一下血氧,活动活动再测一下血氧,如果快速地下降,也是提示有重症风险,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在居家的环境中,血氧饱和度低了,有条件可以在家里吸氧。因为新冠重症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都是从低氧血症开始的,低氧诱发一系列基础病的加重,所以我们说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为什么这么脆弱?就是因为这个人群对低氧耐受性很差,低氧会诱发一系列基础病的加重,导致重型甚至死亡。所以早期干预解决低氧的问题,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希望居家的这些老人,有指氧的随时测,能吸氧尽可能吸氧。(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